培养爱国之情,实践报国之志
什么是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20世纪初由国外传入我国。1918年,列宁在俄罗斯《真理报》上发表文章指出:“爱国主义是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后改译为“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出自《列宁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68-169页。爱国主义是一个个体或阶级关于热爱自己祖国问题的系统的思想和观点。
爱国主义是基本的道德规范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道德规范、表现为共同的道德心理和信念,是以人们内心的信念、良知等来自觉实行,依靠社会舆论、传统和风俗习惯的力量来扬抑和褒贬。它以维护祖国的利益为尺度,评判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实现赞扬与唾弃、效法与惩戒,从而调节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之间的关系。
对人们的要求是:把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把个人利益服从祖国的利益看作应尽的道德义务;把坚守民族气节、维护祖国尊严作为道德操守 。
爱国主义是重要的政治原则
一个国家的政治前途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荣辱兴衰,也直接关系到生活于其中的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爱国主义不仅仅限于是一种情感,而往往上升为国家重要的政治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情感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
有家国情怀,热爱大好河山。
家国情怀的作品,认为其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极大地发挥了引领中华儿女爱国爱民、团结奋斗的重要作用。展示祖国风景秀美的大好河山、广袤疆域、广博多样的自然资源的历史和现状,这能够有效激发起人们对国土和人民的深厚情感,树立起“爱我家乡”“爱我同胞”“保卫祖国”的情感认识和自觉捍卫领土完整、维护祖国统一、推进民族团结的坚定信念,不断增强对祖国和民族的认同感和忠诚感,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提供着力点和落脚点。